联系人:秦新楠
电话:0311-84028430,19833128262
传真:0311-84028200
邮箱:qinda@qdchem.com

产品应用 您的位置:首页 >> 客服中心 >> 产品应用  

浅谈质量和成本的两难问题

发布时间:2021-3-30      浏览:

      谈到开展质量管理的必要性,很多企业都能说出不少“大道理”,但经常也听到不少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在抱怨,领导在具体决策时,时常是“产量第一”、“交货期第一”、“成本第一”和“价格第一”,真可谓“说起来质量第一,做起来质量往后靠”,似乎质量这个概念已变异成企业经营中的一个“道义型概念”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企业领导层对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所致。
      高质量就得高成本;降低成本就是进一步压低供应商的供货价格;就是使用更廉价、质量更差的原材料替代。似乎质量和成本的关系成了矛盾的双方,提高质量就一定会提高成本,降低成本就一定以降低质量为代价。儿时的电影中不是好人就是坏人,非此即彼的直线思维方式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变得僵硬,同样,这种直线思维方式也会严重妨碍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。简单地划分好人坏人的方法使得不能全面地认识社会,了解人间万象;而管理过程中的直线思维同样束缚管理思维。
      纵观管理思想史就会发现,“如何管理”是一个古老的话题,进而引出了近代管理学的丛林,乃至新经验主义的崛起。管理的定义也多如牛毛,有的说是科学,有的谓之艺术。不过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表述是:管理就是解决两难问题。仔细想来也觉得言之有理,例如:库存管理是解决库存过多导致流动资金积压,库存过少导致停工待料的两难问题;质量的经济性管理中,如果质量过高导致售价上升得不到顾客的认可,质量过低也会因无法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而失去顾客;而解决这些两难问题正是管理的出发点。泰勒当年在米德维尔工厂当厂长的时候,解决的就是单位产量工资的高低与工人劳动积极性的两难问题。后来在伯利恒钢铁所做的搬运铁块研究和煤炭、铁矿砂的挖掘研究,其结果是工人的工资从1.12美元提高到了1.84美元,而且工人并没有觉得比以前劳累;另一方面,工人的日均工作量由12吨提高到47吨。他的这种思路被他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表述为“思想革命”。通过“科学管理”成功地解决了困扰劳资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。
      而质量管理的目的应该是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基础上,不断降低成本。企业在产品策划和设计阶段,通过调查顾客的质量要求,在产品设计中将产品的成本构成向顾客关注的重点倾斜;在生产准备阶段,选择合理的工艺保证大量、制造质量稳定、易加工。以“成本主义”而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,原公司社长丰田章一郎就有一句名言,“搞质量管理不能降低成本,那还干什么?”所以,企业认为提高质量就定会提高成本的观点,会丧失很多再不增加成本提高质量,或降低成本不降低质量,乃至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机会。下图是笔者对提高质量和降低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的部分分析,图中可以看出,提高质量或降低质量,结果并非唯一。   
      如果按照公司内、外两个角度看,开展质量管理的外部目的是满足顾客质量要求,提高顾客满意程度;内部目的就包括:QCDSME(提高质量、降低成本、保证交货期、保证安全、激励士气、保护环境)。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现在,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,首当其冲的依然是采用不断给供应商加压的方法,每年要求降价几个百分点的简单做法。最后,部分小供应商被“逼”得走投无路,或采用偷工减料降低自己的成本(给企业带来的不少问题),或转产投向其他行业。但有些企业做了一段时间后,主动派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支持供应商,指导他们开展质量改进,或联合组成攻关小组,在提高了合格品率多少个点后,也相应地在采购价方面给与优惠。从这些企业的实践,我们看到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新希望。